《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2021》正式面世,重磅发布“2021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系列榜单”。
本报告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角度对安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评价。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,采用既包含经济总量,也包含社会、环境指标等,覆盖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,更加注重经济、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,符合振兴县域经济的内在要求。
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主要考察县域经济创新能力、开放程度、景气程度、居民消费等方面情况,评价指标包括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、进出口总额、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、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等7个三级指标。
与上年度相比,长丰、巢湖、临泉、无为、桐城、庐江、凤阳代替上一年的旌德、宁国、郎溪、广德、芜湖、天长、繁昌进入前十强。
从排名情况来看,皖中县域发展活力相对较强,该区域有7县域排名进入前十强。其中,长丰、肥西、巢湖、桐城、庐江、凤阳、肥东分别排名全省第1、2、4、7、8、9、10位。皖北和皖南县域发展活力竞争力相对较弱,其中,皖北仅临泉进入前十强,皖南有和县、无为进入前十强,并且全省后十位中有7个县域位于皖北或皖南地区。
县域投资环境竞争力主要考察县域投资环境优劣,评价指标包括基础设施、资源禀赋、产业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发展活力、人才优势共6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。
与上年度相比,临泉、太和、天长、桐城代替无为、寿县、涡阳、蒙城进入前十强。
从排名情况来看,皖北县域有临泉、太和、怀远进入前十强,且该区域大部分县域排名位于中上游区域;皖中合肥所辖县域投资环境竞争力相对较强,全部进入全省前十强,并且占据了前5位,而皖西大别山区县域排名相对靠后;皖南县域投资优势竞争力相对较弱,排名后十位县域中有8个位于皖南地区。
县域产业竞争力主要描述县域产业发展状况,选取涉及产业规模、产业结构、产业贡献等13个三级指标。与上年度相比,萧县、当涂、宁国、凤阳代替肥东、涡阳、寿县、无为进入前十强。
从排名来看,皖北县域产业竞争力较强,其中界首、萧县、太和、颍上等4个县域进入前十强,且分别位列第3、5、6、8位,皖北大部分县域位于中上游区域;皖中县域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强,其中,天长、肥西、长丰、凤阳等4个县域进入前十强,且分别位列第1、2、4、10位;皖南县域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,排名主要位于中下游区域,且排名位于下游区域的有8个县域位于皖南地区。
据悉,2021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峰会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、安徽省政协经济委员会、安徽财经大学为指导单位。
由决策杂志社、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、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、庐江县人民政府主办。
安徽(皖)籍专家学者实业家联谊会、安徽省乡村振兴协会、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、安徽省新能源协会、安徽省新兴产业协会、安徽省工商企业合作交流商会作为特别支持单位。
中国国际徽商论坛秘书处、安徽财经大学县域经济研究所、庐江县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支持单位。
庐江县处皖中,北濒巢湖,南近长江,西依大别山余脉。国土面积2348平方公里,辖17个镇,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,1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(正在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),人口121万,是合肥“南大门”,也是全市面积最大、人口最多、生态最好的县。境内有省级湿地黄陂湖、佛教圣地冶父山,以及誉满华东的汤池温泉。
地下已探明矿藏34种,铁矿、硫铁矿储量分别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以上,铅、锌矿储量居全省首位,明矾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二。
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自汉武帝元狩二年(公元前121年)建县以来,涌现了文翁、周瑜、丁汝昌、刘秉章、吴长庆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。
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21.1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457.8亿元,年均增长10.4%,进入安徽省县域经济八强。2018年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获国务院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先进典型县”表彰。
大力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,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,先后获评“2018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”“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”,2017-2019年连续三年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。
新材料、新型化工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矿业及其深加工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,成功创建省级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,初步建成全省最大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动力电池生产基地,2019年获安徽省“工业稳增长促转型成效明显地区”表彰,龙磁科技、大地熊成功上市。
先后荣获“安徽省绿色食品十强县”“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(水稻)示范县”“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”“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”“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”“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”等荣誉,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县。100历史图库,
大力推进“全域旅游”,新增4A级景区2个,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,获评“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”“安徽省旅游强县”“全省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”;汤池成功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、省级旅游度假区,正在创建国家级温泉旅游度假区。
庐铜铁路、合安高铁、合安高速“四改八”等建成通车,引江济巢(淮)东西两条三级航道穿境而过,铜陵江北港铁路专用线、岳武高速东延、徽州大道南延等加快建设,全面融入合肥30分钟都市圈、长三角3小时通勤圈。
2017年蝉联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县城,2020年获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,获批“国家园林县城”“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”“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”。智慧城市加速推进,获批“安徽省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试点县”。
教育布局持续优化,按照华东一流标准建设庐江新二中、县中心幼儿园等学校,澳门六肖资料历史资料,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顺利通过国家认定和复查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获批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。文体事业全面进步,荣获“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”“安徽散文之乡”称号。深入开展“七五”普法,2017年荣获“安徽省法治县(市、区)创建活动先进单位”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庐江将大力实施“工业强县”“农旅兴县”“大美庐江”三大战略,在城乡统筹、区域创新、全方位开放上勇做全省排头兵,努力建成合肥南部副中心、长三角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、现代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基地、长三角知名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和合肥南部综合交通枢纽,围绕“全省争五强、全国冲百强”目标,全力打造“富裕”“美丽”“幸福”庐江。